四川能读法学专业的中职学校有: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绵阳广播电视大学、内江广播电视大学等中职学校。
一、四川能读法学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汇总
序号 | 中职学校名称 |
1 | 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 |
2 |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 |
3 |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 |
二、四川能读法学专业的部分中职学校简介
1、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
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南部县第三中学(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国道“212”与省道“101”交汇处,占地170亩,两个校区,9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73人,教职员工258人。
学校始建于1977年,校名为“南部县南隆区初级中学”,1979年首届招收初、高中各两个班,至1994年一直维持12个班的办学规模。
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荣誉
1993年经省教厅批准更名为“南部县凌云职业高级中学”,直至2002年办学规模不足千人,其中1992年停止普高招生(2000年恢复),1999年停止初中招生(2000年恢复);2002年11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南部县凌云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南部县第三中学并保留原职中牌子,2007年2月南部县第三中学成功创建为“南充市示范高中”,2006年11月经省教厅批准将南部县凌云职业高级中学更名为“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并于2010年10月创建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间分别于2006年、2009年成功创建为“南充市文明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
近几年南部三中发展迅猛,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实现了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5年翻番(2010年己达251人,位居全县第三名)、初中教学质量连续4年获南部县综合评估一等奖;50余教师参加市县课堂竞教、专业技能操作竞赛一等奖。
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展望
未来的南部三中将致力于内涵发展,借高、初中课改之机大力践行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再次跃进;力争三年内迈入“国重”行列;尽快完成本部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教学综合楼、实训楼建设,全面启动二校区建设。
我们将集全校之智,举全校之力,迅速将学校打造成响誉省内的综合高中。
2、内江广播电视大学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良。内江电大拥有威远分校、隆昌分校、资中分校 ,2009年有在校生2000余人。建校25年来,内江电大培养了30000余名本专科、 中专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3000多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100多人担任了县处级以上干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社会赞誉合格人才。
内江电大执行中央电大、四川电大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采取面授和收视、收听音像教材、网上教学等手段。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学体制,独具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特色。电大以服务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职 业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内江电大面临又一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的办学模式,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特色
内江电大建校25年来,培养了三万余名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3000多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100多人担任了县级以上干部。电大毕业生在内江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已成为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生力军。
内江电大自1979年创办以来,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重视、关怀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内江实施大众高等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主力军的骨干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突出的办学优势和显著的特色。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形式
内江电大办学的第一个优势和特色是坚持“两个适应”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学习者对学习的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内江电大实行多种招生办学形式。
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学校现开设本科、专科、中专三种学历教育层次,实行五种招生办学形式:一是高中起点普通高职、对口高职专科学历教育;
二是初中起点五年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
三是中央电大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联办免试入学的“开放教育”专科、本科学历教育;
四是成人专科、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
五是电视中专学历教育。
内江电大开设的专业多且设置灵活。如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层次中,常年开设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等八大学科30多个专业,并能根据中央电大统设专业、科类教学计划派生出适合内江市需要的新专业。另外,该校还能随时举办社会需要的各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非学历教育,包括大规模社会化培训和再就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