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职学校有: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绵阳广播电视大学、内江广播电视大学等中职学校。
一、四川能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汇总
序号 | 中职学校名称 |
1 | 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 |
2 |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 |
3 |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 |
二、四川能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中职学校简介
1、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
四川省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简介
2003年6月10日,通过阿坝州第九届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同意保留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双语师资培训功能的基础上创办阿坝州民族高级中学,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功能并存的学校,学校确立了以“规模求效益,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学校建设思路;高举民族教育大旗,走“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奋进之路,努力实现“双语”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接轨的目标,把“创建全国藏区一流学校”作为我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川省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概况
学校拥有全州一流可容纳万余人涵盖国际标准的大型田径场以及标准篮球场,有多功能学生食堂礼堂综合大楼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学校极力筹措资金,投资1700多万元新建了宽敞明亮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学生公寓和具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现代教学实验综合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专职教师102人,省州以上优秀教师 13人。现有29个教学班,全校寄宿制学生达1500余人。
四川省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荣誉
学校办学历史长,成绩卓著,跻身于国家教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合作项目学校,四川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被省教育厅授予“双语教学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成为阿坝州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测试点和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2005年,学校被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2004年度州级文明单位和阿坝州五四红旗团委,成为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成为青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实习基地。学校在2006年中国西部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被评为“中国西部名校”称号。2007年3月15日,四川质量报社授予我校3.15强教育、树校风、无投诉“AAA级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内江广播电视大学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简介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良。内江电大拥有威远分校、隆昌分校、资中分校 ,2009年有在校生2000余人。建校25年来,内江电大培养了30000余名本专科、 中专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3000多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100多人担任了县处级以上干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社会赞誉合格人才。
内江电大执行中央电大、四川电大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采取面授和收视、收听音像教材、网上教学等手段。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学体制,独具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特色。电大以服务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职 业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内江电大面临又一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的办学模式,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特色
内江电大建校25年来,培养了三万余名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3000多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100多人担任了县级以上干部。电大毕业生在内江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已成为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生力军。
内江电大自1979年创办以来,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重视、关怀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内江实施大众高等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主力军的骨干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突出的办学优势和显著的特色。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形式
内江电大办学的第一个优势和特色是坚持“两个适应”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学习者对学习的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内江电大实行多种招生办学形式。
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学校现开设本科、专科、中专三种学历教育层次,实行五种招生办学形式:一是高中起点普通高职、对口高职专科学历教育;
二是初中起点五年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
三是中央电大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联办免试入学的“开放教育”专科、本科学历教育;
四是成人专科、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
五是电视中专学历教育。
内江电大开设的专业多且设置灵活。如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层次中,常年开设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等八大学科30多个专业,并能根据中央电大统设专业、科类教学计划派生出适合内江市需要的新专业。另外,该校还能随时举办社会需要的各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非学历教育,包括大规模社会化培训和再就业培训。